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三城一区”十年 北京崛起新优质教育圈(现代教育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5-30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24-5-28


  2014年,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城一区”(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怀柔区的怀柔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规划建设。“三城一区”建设发展10年来,各区积极做好相关区域教育服务工作,通过引进名校办学、“高配置”建设普通校等举措,逐步打造出新的优质教育圈。

 

  高端资源助推新优质校形成

  空天一体揽月行、“测碳排”动手实践、无人导航车体验、脑机接口知识介绍……不久前的一天,中关村第二小学科学城北区分校的师生们走出校门,走进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科技之旅。面对一个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体验项目,学生们一边近距离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一边跃跃欲试。

  无独有偶,不久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三年级的研究生焦志超在北京市昌平区二一学校四年级课堂上也展示了一个电学实验。教室里,20多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队伍两端的小朋友分别抓住莱顿瓶的一边,当莱顿瓶放电的一刻,安全电流瞬间穿过所有的小朋友,这让所有的孩子一下子欢呼尖叫起来。

  “目前学校已经与周边的部分科技企业建立了联系,我们希望能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这样的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学校的科学课程,为学生打造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和平台。”中关村第二小学科学城北区分校校长刘轶宁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科协秘书长刘卫强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从科学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开始,他们的科普项目“春分工程”至今已走进了100多所中小学、科技场馆和社区,仅2023年就开展了6343堂科学课程。如今,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预计2024年将开展上万堂科学课程。这就意味着,科学的春风正通过“春分工程”这一创新的科学教育体系,吹进数万名中小学孩子的心中。

  在437必赢国际线路副院长汤丰林看来,“三城一区”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转化资源,如中关村科学城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成果和国际标准;怀柔科学城聚集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吸引聚集全球高端科学家;未来科学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创新平台,持续引进“千人计划”人才,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经开区发展高端制造业,承接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这些高端资源与人才构成了新型优质学校发展的优越环境条件,并彼此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协调发展。”汤丰林说。

  政府统筹牵引新优质校发展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

  海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和方向,优化教育布局,形成涉农地区教育发展新格局;同时,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优化教育布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新建校全部由一批优质教育集团高起点办学办园,并将原有薄弱校纳入优质教育集团。特别是成立了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发挥教科院的科研引领和专业资源,带动北部3所学校内涵发展。

  昌平未来城学区有集团化办学、完中、小学、一贯制等11所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既注意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又不忽视本土校的发展优势。学区的任务就是要把11所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协作、朝气蓬勃、充满未来的大家庭。

  怀柔致力于科学布局,加速推动科学城教育配套设施落地。近年来,怀柔区教委结合区域功能定位,紧扣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做实“科学﹢城”的教育文章。

  经开区坚持“外引内培”,在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力度空前,“学在亦城”正在崛起。经开区先后引入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北京二中等名校资源,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向教育倾斜,促进区域教育快速发展。近3年,经开区持续引进北京小学、北京八中、北师大附属中学等名校资源,建设数所新校……不断优化中小学与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扩大学位供给。此外,经开区还加快实施亦庄实验小学、经开区一小、经开区二小改扩建工程,强化优质基础教育学位保障,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从“一所名校”到“校校成名”,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于经开区而言,是时代命题,也是经开建设有特色的教育强区的必经之路。

  在汤丰林看来,围绕“三城一区”打造优质教育圈,只是推动新型优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如果从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别是从与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看,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好全面布局和统筹推动的作用。“所谓教育行政部门的全面布局与统筹推动,就是充分发挥‘三城一区’新型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本区内或邻近区之间建立新型集团校或协同发展学校联盟等方式,引领带动更多学校升级发展,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汤丰林告诉记者。

  新优质校呈现新样态

  在政府组织牵头带动下,一批新的优质教育圈逐渐形成。

  据了解,海淀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实施“中部示范引领、东西两翼齐飞、北部跨越发展、南部内涵提质再上新台阶”的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期间,科学城北区规划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和16所幼儿园,接收配套中小学2所、幼儿园6所,这些新建校全部由一批优质教育集团高起点办学办园。近几年,北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持续保持增长,证明了科学城北部教育发展的规模变化和吸引力的与日俱增。

  昌平区未来城学区有6所引进名校和5所昌平本土校。未来城学区整体工作目标是协调平台,促进交流,组织开展家校共育家长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手球进社团、手球进课堂、足球联赛、学生书画比赛等项目和活动,并为各校聘请法律顾问。

  怀柔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多点发力,推动科技副校长、科技专家资源库、“科技时光”主题教育、科学研学、STEAM﹢编程等系列科技工作制度与方案落地实施,以科技教育为“支点”,撬动怀柔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开区探索构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学家、家庭等多主体深度参与的教育协同育人生态,深入研究其政策保障机制、动力发展机制、服务支持机制及效果评价机制。

  汤丰林认为,北京市围绕“三城一区”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强大优势,通过引进并升级首都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中小幼学校体系。这些新建校无论是校舍建设、硬件配备,还是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理念等,都不是简单复制名校,而是以全新的理念和格局建设的新型学校。这样一大批学校形成了新的优质教育圈,无疑是与“三城一区”建设相匹配的优质教育发展新形态,也是实现北京市基础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举措。他说,从学校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讲,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条件与资源,走“打开校门办学校、走进社会办教育”的路子。一是可以在人才资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上下功夫。人才资源就是把“三城一区”的高科技人才请进学校,通过科技人才当老师、当导师,引导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能够与学校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类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资源和实践资源就是走进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场域,形成沉浸式的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操作,播下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种子。同时,通过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培育肥沃的土壤,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可以开发利用区域内三种资源,将家长、学校和社会有机衔接起来,有效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现代教育报A03_Print_00.jpg
494cbae753cd9c27765a8c10cc1791a7.jpg (745.88 KB)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 | 京公网安备

©2024亚洲·bwin必赢国际-www.437ccm.com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