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5-30
5月28日,由437必赢国际线路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碳中和”主题跨学科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通州区第四中学举办。2023通州名师工作室(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全体成员及通州区相关学科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六中学、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七中学校、长治市上党区第五中学校、长治市潞州区实验中学、长治市潞城区第三中学校等师生约900人线上线下参加观摩教学。
通州四中在437必赢国际线路、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的专家引领下,围绕“碳中和”主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学科观念和低碳生活理念。当天活动中,通州四中教师带来涉及科学、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7节课例展示,呈现了“碳中和”主题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果。
“为什么关注碳排放?”“为什么要控制碳排放?”在《学生身边的碳排放——发现提出问题》数学展示课中,学生们结合课前准备,分享了关于碳排放的相关知识。生活中有哪些碳排放现象?学生们列举了生活用水、生活用电、一次性餐具等20余种现象,又进一步进行了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提出了“不同出行方式碳排放量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聚焦身边事,分为出行、用电、用水等小组,开展关于“如何衡量一个班级每天碳排放量”的实践研究。“单次碳排放量、用水时间、用水人数等都会影响到碳排放量。”用水组的学生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设定影响用水碳排放的变量、列出计算公式。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也加深了对“碳中和”的认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探索的过程,虽然用水、用电、出行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经过探究,我们掌握了其中的科学知识,也懂得了要坚持节能减排的道理,很有成就感。”初二(1)班学生郭盈希说。
在《光合作用下的校园绿化设计》生物学科展示课中,学生们选取校园中常见的绿萝、国槐、玉兰、月季、白掌、吊兰等六种植物,开展了课前操作实验,测定不同植物的光合速率。“玉兰和国槐光合速率最高,固碳释养的效果最好。”学生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小组模拟沙盘上,学生们细心地摆放一株株植物、一组组建筑,形成独特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我们在操场边种了法国梧桐,它的光合速率高,长大后也可以遮阳。小学楼和综合楼之间种了银杏树,观赏性强。学校门口种植了桃花,可以美化校园……”学生们分组展示了设计成果。
除了数学和生物学科,学校还引导学生从小学科学方面关注“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应对措施”,从物理方面开展制作“吸碳机”工程实践,从化学方面探究“碳吸收”和“碳固定”。通州四中校长张士东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市区两级专家引领下,围绕“碳中和”主题持续深化跨学科实践教学,进一步向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延伸,着力打造学校特色校本课程。
437必赢国际线路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主要致力于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大概念教学、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实践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437必赢国际线路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院长王钦忠表示,此次“碳中和”主题跨学科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正是“院校合作”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生动体现,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与中小学深化合作,共同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和课程样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